服務熱線
13926209354
Product category
在眾多的細菌傳播途徑中,針織品是主要的載體之一,因其多孔、疏松,容易吸附各種雜質(zhì),成為繁殖、寄生細菌的載體,這些細菌的存在不僅使織物被沾污、損傷,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環(huán)境的交叉感染率,影響人類的健康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日益重視衛(wèi)生標準要求,使抗菌織物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。
紡織品抗菌檢測方法
FZ/T 73023-2006《抗菌針織品》的檢測方法中常用的是振蕩法。振蕩法對任意形狀的試樣都適用,是一種重現(xiàn)性較好的定量測試方法。對于在潮濕的織物上預防微生物的生長或殺菌具有很現(xiàn)實的意義。但在實際生活中,抗菌織物不可能像振蕩接觸期間那樣保持濕潤。在對一種竹原纖維織物利用振蕩法檢測后發(fā)現(xiàn),對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別為26.5%和9.0%,說明其對細菌僅具有微弱的抑菌效果,并不具備抗菌性。而在奎因法測試中,對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則分別達到75.1%和50.1%,均高于振蕩法的評定結(jié)果。原因可能在于微生物更適宜在溫暖潮濕的環(huán)境中生長,而奎因法中細菌則是在干燥的試樣上進行生長,于是振蕩法的抑菌率比奎因法低[7]。因此,對于不同的檢測方法采用相同的抗菌等級標準,其合理性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抗菌織物的安全性
對人體的安全性
抗菌織物大多數(shù)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,而且需要多次洗滌,因此,對于抗菌織物的安全性與抗菌持續(xù)性的統(tǒng)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天然源抗菌劑,如竹炭,成為關注的焦點。同時,抗菌劑需要緩慢釋放其抗菌效果,否則會刺激人體皮膚,并破壞人體正常菌群,對人體造成傷害[6]。為此,國家在《抗菌針織品》標準中明確規(guī)定:抗菌針織品所應用的抗菌物質(zhì)必須經(jīng)相關部門批準,具有相關資質(zhì)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,檢測報告包括抗菌物質(zhì)化學含量檢測方法、急性口服毒性、皮膚刺激性、眼刺激性、致突變型及與其產(chǎn)品要求相對應的試驗報告;抗菌針織品所應用的抗菌物質(zhì)的溶出物對皮膚的刺激性及致過敏性,需經(jīng)人體斑貼試驗,其結(jié)果需為陰性。這些都為抗菌針織品對人體的安全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。